本文来源于网络,若是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注定不凡。
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开局之年。
“稳中求进”仍将是2021年的总基调。但可以预见,中国商业社会在这一年将势不可挡地冒出许多“小火苗”。
结合其他专家预测和自己的思考,2021年将会有以下新趋势!
1、新冠疫苗,呼之欲出
人类战胜新冠病毒,最大希望还是疫苗。
2020年底,关于新冠疫苗传来许多好消息。美国辉瑞、Moderna公司开发的新冠疫苗,有效性都接近95%;美国的第一批疫苗也已经在2020年12月中下旬分发了。
听起来,似乎地球人马上就能全部接种上新冠疫苗了?
没那么简单。疫苗是出来了,但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却遭到哄抢。疫苗分配成为全新博弈战场。
根据霍普金斯大学测算,实现群体免疫需要为70%-9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按75亿人计算,若采用两针免疫,全球新冠疫苗需求至少是100亿剂。
然而,尚未量产的新冠疫苗却已经被西方富国“预购”得干干净净!杜克大学最新数据,全球各国“预购”的新冠疫苗订单达到96亿剂。其中,仅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的富裕“4人组”,就包揽了34亿剂,超过总预购数的1/3。
《自然》杂志也印证了这个事实:最早的疫苗产能已经被欧美国家垄断,低收入国家只能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有可能接种。可能出现“免疫落差”的局面。
新冠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让人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但要想结束新冠大流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目前中国有5个新冠疫苗已处于临床III期阶段。据国家卫健委预计,2020年底国产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2021年可达10亿剂以上。
但短时间内给全国人接种新冠疫苗,或许并非最佳策略,分为“两步走”方案更为合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分析,中国的策略是“以空间换时间”,依靠严格防控,中国疫情已得到较好控制。目前疫苗产能暂时无法完全跟上,可以优先完成重点人群的接种,等全球完成疫苗接种、疫情慢慢得到控制后,中国可能就不用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
所以2021年,仍旧要以做好严格防控为主。
2、“新计划经济”,蔚然成风
2020年末,社区团购火了,但争议点都落在互联网企业的垄断问题上。
抛开这点,社区团购其实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过往生鲜生意最大的问题,是库存,每天都需要“猜”用户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再据此进货。“猜不准”就容易造成浪费。这些浪费最终都会加到菜价里,一场“三输”局面就此上演:消费者买到的菜很贵,菜贩赚不到钱,社会承担大量浪费。
互联网这项“科技”促成了改变,用极低成本前一天晚上收集海量预购需求,通过高效仓储物流,第二天就送达社区,精准高效地解决供需匹配问题。
跟社区团购类似的,还有C2M(顾客对工厂)模式,像阿里的犀牛智造,所有产品都是先有订单再生产,按需定制化生产,0库存,真正实现产销一体化。
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其实就是“新计划经济”!
它指的不是苏联时期和中国过去的那种计划经济,虽然都是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但“新计划经济”是基于大数据对市场的分析,让预判成为可能,从而解决过度生产所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
2021年,“新计划经济”的大趋势将进一步强化,单一个社区团购就将达到千亿规模。
3、创新加码,补短板正当时
过去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仍将是“补短板”的重要年份。
黄奇帆曾分析过,我国目前研发费占GDP的比重大约在2.2%,100万亿GDP差不多2.2万亿研发费,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但在核心的、高科技的、基础性的研发方面,只占到总研发费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
关键研发投入不足,被人“卡脖子”自然不可避免。因为高科技靠买是买不来的,必须抛弃幻想。因此不难预见,2021年“国产替代”市场将无比巨大,仅芯片领域,我国每年进口花费金额就高达2.1万亿人民币,自给率只有15%左右,如果能够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每年在进口芯片上的花费将减少1.5万亿。
类似的还有光刻机、生物制药、高端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等重点科技领域。2021年,这些硬核科技的创新,势必大有可为!
4、直播电商,草莽谢幕
在中国,这几年还有像直播电商一样“爆炸增长”的行业吗?
从2017年的190亿,到2020年的近万亿,直播电商规模暴涨50倍,只用了短短3年。
2020年,是直播电商野蛮生长的一年。
一方面,人人皆可带货直播,上到政府官员,中至企业家,下到平头百姓。直播电商有多火,已无需赘言;另一方面,各种乱象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数据造假、直播售假的行为越来越多。
所以2021年,直播电商将出现3大变化:
1. 监管趋向于严格
2021年,直播电商中刷单、刷量这条灰色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窄。同时,所有直播带货商2021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对商品的筛选和品质的把控。
2. 头部集中度提高
2021年,直播电商将迎来洗牌时代。许多品牌商入场后将不断孵化IP,形成矩阵。比如聚划算已经将“刘一刀”的成功模式孵化到其他明星身上,像景甜(种甜官)、李好(抠价官)等对应不同风格和受众。
而品牌商和平台头部主播的关系将变成“既合作又对抗”,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后,杂牌军、混编军的生存将会越发困难。
3. 产业基地成赢家
直播电商有个有趣现象,素人拼不过网红,网红拼不过品牌,品牌干不过产业基地。
2021年,区域直播基地将互相抢夺蛋糕。比如中国第一直播村是北下朱村。距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只有2.2公里,面积不大的村庄却有着“中国微商第一村”“网红直播电商村”的光环。村内近百栋商住楼,分布着近千个微商品牌,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销售了某些义乌商家1/4的货物。
直播电商2021年毫无疑问会更火,有人预估规模将达到2.5万亿,解决2000-2500万人就业。
但与此同时,直播电商的“草莽时代”将会终结。
5、短视频赛道,争夺长尾
2020年,中国网民平均花多长时间在短视频上?
一个保守的答案是每天将近两小时。
目前,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亿。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的报告,短视频人均使用时长已超过即时通讯,成为用户“杀时间”的第一利器。
短视频的市场,有多大?看一眼巨头的营收就了然。据一份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海通证券字节跳动专家会”文档显示,字节跳动旗下巨量引擎的媒体广告收入达到1500-1550亿元,其中抖音就有大约1000-1050亿元的营收。
2021年,短视频领域仍将是互联网公司竞争的主舞台。但是争夺用户的大战役基本已经结束,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抖音的日活跃用户已超6亿;而截至2020年6月底,快手的平均日活跃用户在3亿左右。
“大战已经过去,不会走入你死我活的境地。”快手一位高层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下一步,短视频巨头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满足个性化、小众化需求的垂直领域上,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知识类内容。相比于纯娱乐、资讯内容,知识类内容更具用户价值,能带来更多“长尾流量”,90%的长尾产品和10%的热门产品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相同的。因此明年抖音、B站、西瓜视频等平台发力知识类内容的趋势仍将继续。
2021年,短视频巨头的大型战役已近尾声,但内容创作者的春天才刚刚到来。只要人性不变,用户“杀时间”的习惯就会一直留存,短视频仍将是挖不完的“富矿”。
6、单身经济,万亿商机
一个孤独的小人儿遥望地球,这个熟悉的微信界面,正在成为当代许多人的最真实写照。
2.4亿人!
这是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单身成年人数据,其中有超过7700万的成年人是独居。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
《单身社会》的作者克里南伯格曾写到,“单身社会正成为一种空前强大、无法避免的社会变革”。
这一趋势也捎带手撑起了一个万亿级市场:
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出现了一种“一人食餐厅”,去那里吃饭,进门点餐、出门结账都用手机,就坐在一个三面封闭的小格子里,甚至连上菜时都看不到服务员,只是有人打开隔板迅速把菜推到面前。
迷你电器也火了起来。2020年上半年,一家叫小熊电器的公司做得如火如荼,业绩同比接近翻番。甚至迷你房屋也成了热捧对象,日本东京这几年风靡一种连胳膊都伸展不开,只为单人设计的“超迷你”公寓,但入住率却高达99%。
此外,2021年,跟陪伴相关的产业也将崛起,比如陪聊陪玩的APP、宠物、家庭机器人,等等。
买宠物?还是买一个机器人?这可能会成为2021年令人纠结的问题。
7、新造车势力,决战将至
2020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赢家是谁?
梦想是星辰大海的马斯克。
特斯拉2020年以来股价大涨5倍,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登顶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车企业,超过大众、丰田、通用、现代等9大传统车企的市值总和。
然而2020年,特斯拉的汽车销量还不到全球的1%,只有几十万辆,丰田的年销量则是1000万辆。
在这背后,一个颠覆性的叙事正在发生。我们已经不能再用看传统汽车的眼光来看特斯拉了。
它正在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变为一家科技公司,涉及的范围包括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超算、电芯、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种前沿技术领域,边界早已远超普通意义上的汽车公司。
甚至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只是特斯拉业务的载体,未来它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大众、丰田,更有谷歌、英伟达等高科技企业,还有石油巨头、氢能源技术、中国传统与新造车势力。
2021年,一场决战一触即发,特斯拉新车型Model Y将进军中国,上演“围剿”局面,但这次或许不再是国产新能源造车势力围剿特斯拉,而是特斯拉围剿“非特斯拉”!
8、5G商用,走向成熟
5G,2020年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按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的说法,截至2020年10月,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71.8万个,是全球最大的5G网络,5G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1.8亿。
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数据则显示,按2020年5G正式商用估算,预计可带动约4800亿元的直接产出和1.2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
2021年,将是5G商用的关键年份,5G新建基站将超过100万个。过去5G商用最头疼的“应用场景”,也将在2021年逐步走向成熟。
5G+超高清4K/8K视频,是目前最为明确的应用方向,有望最先迎来爆发,根据赛迪预测,2022年高清视频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
剩下的离得比较近的应用场景还包括,车联网、智能电网、VR/AR、智慧城市,等等。
图源:阿里云研究中心
5G商用带来的种种变化,将会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2021年,5G+领域值得特别关注。
9、平台经济,担当公平
2020年末,中央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这个议题仍将是202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什么很重要?
卢克文工作室在《公平与效率》这篇文章中,讲到的一则故事很贴切:
1981年,深圳开始改革开放,有一名内地干部来深圳参观学习后,突然在招待所痛哭起来。大家问他哭什么?那人说:深圳这个样子,还是社会主义吗?
初听这个段子,那名干部似乎透露着一股迂腐。但我年纪渐长,已经能理解这名干部当时的心情,他心里当时揣着两个字:公平。
深圳改开后的富裕,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贫穷的大部分人有了巨大差距。因此这名干部才会痛哭,他所认知的社会主义,就应该是共同富裕,不能有这么大的贫富差距。所以他才会问:这还是社会主义吗?
“反垄断”背后的道理相同。由于互联网形成垄断的速度更快,“马太效应”更明显:强者恒强、富者更富。一旦形成垄断,就会妨碍竞争,最终损害公平和创新。
针对“反垄断”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是什么?其实就一个字:拆。当年美国的AT&T最终被拆分成8家小公司,目前谷歌全球市占率第一的Chrome浏览器也面临着被迫出售的可能性。
2021年,如何对“大而不能倒”的巨头进行监管?分拆或许是监管层考量的工具之一。
大资本、大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或许将安静许多,重新去思考商业的本质问题:如何让消费者获益?并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更多追求和更多作为。
10、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2020年,有个词叫“Big Five”。类似谷歌、Facebook、苹果等5大数字化企业,和美国“标普500”的其他495家企业,分化成了两层。
纳斯达克2020年的涨幅,大多集中在这5家企业上,涨了近一半。其他企业基本没有变化。
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中,只有数字化是确定的。
以前,数字化转型还是企业的选择题;现在,早已成了企业生存的必答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未来10年,是传统行业推进数字化的最后10年。如果到了2021年还不准备变革,相信最后一定会成为数字脱贫的对象。
因为高效的商业模式和低效的商业模式之间,不存在竞争,只会“逐步取代”。这一点,将在2021年不断上演。
结语
如果一个时代,让你觉得不舒服、充满焦虑,惶惶不可终日。说明了什么?
它是一个正在激变的大时代。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成了生活本身。
我们现在就像处在飞机穿过云层的颠簸期,除了要握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与未来接轨。
2021年,马上到来了。世界又将是一个新的样子。不管2020年我们过得怎么样,我们都有机会重来,也必须重来。
但如果在新的一年里,你依旧遇到许多挫折,感到不如意、不开心。
请记住约翰·列侬的这句话:
“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