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消息,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期间,智联招聘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发布《2023年汽车产业人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等嘉宾到访现场,共同解读报告,并与众媒体展开互动交流。李强建议,汽车产业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优化人才培养、引导人才流动,以促进汽车行业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今年1-7月,汽车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8%。从区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能集中区域加速“抢人”,其中合肥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最高,达到了近5成。近年来,合肥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由政府主导在全国各地招才引才,这为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合肥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高地,李强提到,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优势明显,特别是零部件供应链“已经牢牢站稳脚跟”。他认为,未来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会持续提速,不仅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也会反哺到整个省份、整个行业的发展,车型的研发、产业链的成长等速率会更快更高。
图注: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现场与媒体交流报告
(图源中国网科技)
供应端同样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5%,远高于招聘职位数涨幅,这反映出行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状。李强分析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一是来源于传统汽车领域的人才转型,二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这一状况下,行业人才竞争压力较大,特别是转型相对容易的全媒体运营、传统媒介采购等非技术类岗位的竞争尤其激烈;高技术岗位竞争相对平缓,如车载系统研发、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
从企业类型看,合资车企岗位竞争最为激烈,求职竞争指数达130.5。李强解读道,这是因为许多求职者认为合资企业有稳定的保障,且相对于外企,企业氛围更加宽松,工作也没有那么“卷”,所以很多人愿意选择合资车企。而受求职者青睐的国企则在汽车行业“遇冷”,求职竞争指数以75.5排在四大类型车企的末位。李强认为,“这反而为很多人提供了机会,求职者想去新能源行业的话,可以去国企投递。”
图注:《2023年汽车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图源智联研究院公众号)
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引擎,报告发布与媒体交流中,王昊和李强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带来建议。李强提到,汽车产业一要更加注重科技引领,车企需要围绕核心技术选拔培育关键岗位技术型人才,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二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前非技术岗位人才相对过剩,核心技术人才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一人才结构性矛盾可通过高校学科设置、社会继续教育、企业内部培训的变化而得到改善。三要有序引导人才流动,引导人才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车企、不同岗位中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使人才、地域、企业、岗位供需匹配更加精准。
产教融合是汽车产业培育人才的重要方式,李强认为,以往产教融合侧重依赖学校,由学校将经实践论证多年后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样的产教融合模式需要改变,“企业要和学校密切结合,针对企业需求,学校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调整教学计划,而不是等多年后技术成熟,学校才开始培训。如果那样,企业可能已经用了新的技术,到时候又会有知识脱节的问题。”在合肥、上海,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学生也会学习“+1”课程,“+1”课程由来自企业的教师授课,“未来我们的教育体系有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
图注: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
(图源中国网科技)
针对求职者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期望,李强提醒说,跨界前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有些岗位进入门槛较低,但竞争压力会比较高。”求职者应当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比如自己的算法上很有优势,就可以从传统互联网企业的算法岗位跨界到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相通的,只是业务逻辑不同。”
如今,数字化浪潮奔腾不息,汽车产业同样在数字化驱动下发生巨变,车企的管理模式亟需进化。李强建议,企业文化要向数字化演进,让组织和雇员共同蜕化、拥有共同的远景。同时,鉴于数字时代员工学习能力更强,企业培训也要与时俱进,快速应用新技术、新工具。面向职场人,李强建议要提升创造性,以开放态度接受与人工智能工具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