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9日发布了《打击炫富行为的公告》之后,5月10日小红书又发布了《关于打击涉疫谣言、网暴》的公告。更早之前,小红书曾多次发布“虚假种草治理情况”,这意味着小红书正在对进行平台优化。
不过,作为一个月活超过2亿,拥有4300万名分享者的平台,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繁荣的背后,平台隐藏的忧患从未停息。裁员传闻、各种内容把控以及未曾实现的电商梦始终困扰着小红书。
被传裁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红书迎来一波整体性裁员,事发紧急且涉及人数高达总员工数量的20%。
在脉脉和微博等社区中,有不少自称是员工的人员在进行控诉,有人称裁员被波及到的员工中,有不少是有期权的老员工。
据证券日报报道,有小红书员工爆料称,当天突然被通知last day,只有通知,没有沟通的空间,赔偿方式是N+1,但拿不到年终奖——小红书一般每年4月底发绩效年终奖。
4月21日晚间,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称,小红书运营企业——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表示,网传“整体性裁员”实为正常的人员汰换。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称,3月起,小红书按照惯例开展企业年度绩效考核工作,基于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正常的人员汰换。考核面向所有正式员工(含试用期内员工),绩效不合格员工通常占比 10% 左右。
此次因绩效不合格进行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约 200 余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9%左右,与网传消息中“20%”的比例不符。对于涉及到的员工,公司正妥善开展协商工作,进行一对一沟通,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规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给付N+1经济赔偿,并做好员工权益保障相关工作。
该文还称,目前小红书员工数量与业务发展情况总体稳定。
业界观点认为,小红书此次裁员,最令人诟病的就是毫无征兆。据报道,在裁员事件前,小红书正在加速扩张,尤其是社区、商业化等重点业务部门。
内容多次被点名
一直以来,种草笔记都是小红书的优势,但随着小红书的繁荣,不正规的内容也越发猖獗,真实和虚假的内容难以区分,甚至出现了小红书代写的灰色产业链。
早在2019年,小红书就因“内容问题”经历了长达75天的全网下架整改,虽然没有表明具体原因,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次整改与笔记造假等不合规内容有关。
2020年10月,小红书又深陷“平台虚假炫富内容泛滥,存在低俗软色情内容”的批评,随后不得已启动了对不良信息内容严打的“啄木鸟”计划。
不过,屡次的整改并未让小红书上的虚假信息得到根本解决,甚至连真实用户发布的内容,在经过精心编辑后,也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2021年10月,话题#小红书对滤镜景点道歉#登上微博热搜,微博网友吐槽小红书博主推荐的旅游景点翻车,并附上了PS的蓝色小屋和真实破旧小屋图片的对比,引发了大量网友吐槽的热情。
除此之外,小红书还面着其他的违规内容。例如,2019有媒体报道小红书社区存在大量与“烟”相关的内容,此后还有媒体曝光小红书中的黑医美灰色产业链,未成年人性暗示等内容。
业内观点分析认为,由于社区平台中的内容形式多样,算法核算存在盲点,小红书面临的审查压力极大。
商业化之路蹒跚
一直以来,小红书都在尝试商业化之路。
早在2014年开始,小红书就为打造电商业务做出了很多尝试,建立了自营电商链条,包括仓储、客服、运输等环节。不过,由于各环节不够完善,带给用户的体验并不好,电商平台并未发展起来,2015年更是陷入假货风波,挫败了不少用户的信任度。
根据小红书此前发布的招股书,小红书的主要营收来源是信息流广告和品牌合作,但业界观察认为两者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观点认为,小红书相比字节系,缺乏一个像巨量引擎一样强有力的广告工具,这导致其信息流广告投放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带来理想的转化。
针对品牌合作一块,2020 年,小红书发布规定,要求所有品牌合作的内容都需要通过蒲公英平台进行交易。不过,由于小红书扮演的是“中间人”的角色,容易被品牌和 KOL 绕过,出现品牌广告 “不走平台” 的情况。
据媒体报道称,小红书作为平台会向品牌方收取 10% 的平台服务费,与 KOL 结算时再收取 10%,双向抽佣。报道指出,小红书的抽佣比例,比抖音等平台的水平都要高,行业一般在 5% 左右。这对于品牌方和博主来说,都算不上优待。
另外小红书还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用户在平台上种草之后,会选择在其他电商平台下单,这种情况也导致小红书分流严重,变现空间不多。
不久前,艺恩数据公布小红书第一季度报告,其中Q1平台品牌投放节奏放缓,与上一季度对比减少6.52%。种草氛围不旺,仅产出15%的种草笔记,其中商业笔记则更少,占比仅为1.83%,同比减少15.76%。
除此之外,现如今种草、带货并不只存在于小红书平台,更多主流平台也在纷纷瓜分小红书的市场,面对自身种种问题以及外部的巨大压力,小红书商业化变现的路并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