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暂停之下,小红书到底该讲一个怎样的故事?IPO暂停之下,小红书到底该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谁也没有想到,靠着“种草”,小红书这样一个内容平台,在流量生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据小红书方面披露,截至2020年12月,其月度活跃的年轻用户已超过1亿。

尽管如此,和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一样,小红书的商业模式也是要先烧钱圈用户,再想办法变现。这样的模式,最终讲得通得话,一定是用户在其平台上愿意掏钱消费。

但难就难在平台为其流量找到掏钱的“借口”。小红书“广告+电商”的盈利模式,目前来看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在这之前,还需要继续烧钱。除了找到更多资本融资外,上市是一个好的融资渠道。但据彭博社7月16日报道称,小红书暂停在美国上市。

这主要与外部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有关。7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因此,在未上市之前,小红书还应在商业模式上多多探索。

社区中,大量的KOL、LOC与他们的真实消费体验和消费过程,应该是小红书的核心竞争力。

但借此名声,为了赚取广告费还有眼球的虚假笔记,也开始多起来。这类软性广告如果泛滥,必定影响受众对平台的好感度,进而影响平台的活跃度。

“杂草”活跃,虚假信息甚至曾让小红书遭遇巨大危机。2019年底,央视揭秘货圈黑幕,点名小红书存在笔记代写代发,软文过多等问题,种草、试用笔记多为虚假内容,只为吸引消费者购买。

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小红书本身是互联网内容供大于求下的产物。它自身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内容编辑器,把互联网上的优质作者与内容“提炼”了出来。

那么在它自身信息泛滥之后,如何进一步“编辑”信息,应该成为其进化的关键。

比如,小红书开始清理一些低质量的内容,以“拔除杂草”来恢复社区的格调。与此同时,开通会员,为会员提供优质内容,等等,都是解决内容供应质量问题的方法。

当然,服务好KOC、KOL还应是其核心工作。帮助这些KOL赚到钱,才是长久之计。

结合全网成熟的商业模式,KOL直播接受打赏,KOL直播带货、KOL接平台的广告任务等业务,也可以在帮助KOL实现流量转化的同时,平台方赚取利润。

比如,小红书开发的商业任务分发平台“蒲公英”,以官方身份介入到软性广告业务中,就是帮助KOL实现内容转化。

这样,小红书就像APPLE的App Store ,和创作者分享利润。与苹果公司相比,小红书更加倚重这些创作者。

在这个逻辑下,当下小红书推出推广工具“薯条”,让KOL花钱来买流量的作法并不可取。

而想尽办法服务与管理好这些内容创作者,利用技术实现流量的最优分配,保证流量的差异化、精细化运营,才是小红书的最优解。

追求优质内容与内容商业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小红书应该认识到,优质内容才是立身之本。经验告诉我们,如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从优秀变得平庸,往往都是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永远在路上。维护好优质信息提供者的生存土壤,就不会缺少用户与变现机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