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角兽榜单发布:33家深企入围,微众银行首进前十
8月3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全球共有1312家企业上榜,中国有312家独角兽,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深圳共有33家企业入围,微众银行首次进入全球十大独角兽榜单。
榜单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在半年内增加了254家,达到1312家,上榜独角兽企业总价值达27.9万亿元。独角兽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44岁,三分之一是连续创业者。金融科技、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生物科技等是催生独角兽企业的热门行业。
在本次榜单评选中,369家独角兽新上榜,中国59家。年排名前十的独角兽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价值的17.6%,其中5家来自中国。抖音以1.3万亿元的估值保住了全球价值最高的独角兽头衔。快时尚跨境电商Shein、微众银行、京东科技都是今年首次出现在全球十大独角兽企业名单里,总部分别位于广州、深圳和北京。
其中,总部深圳的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由腾讯、华平和淡马锡投资。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近270亿元,净利润超68亿元,营收与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三成。估值增长200亿元,至2200亿元人民币,排名较上一年上升3位至第8。
包括微众银行在内,深圳此次共有33家企业上榜——
微众银行、大疆、平安智慧城市、喜茶、新瑞鹏、优必选、丰巢科技、华大智造、菲鹏生物、Patpat、蕉下、KK集团、行云集团、嘉立创、奥比中光、百果园、海柔创新
蕉内、晶泰科技、岩心科技、比亚迪半导体、酷开、精锋医疗、云天励飞、顺丰快运、航顺芯片、云英谷、Aqara绿米、元戎启行、坚果投影、柔宇科技、思谋科技、小鹅通
(深圳上榜企业。其中,以红色标注的为今年新上榜企业)
33家上榜的深圳企业中,涉及健康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消费品(包括电子消费)领域的企业最多,分别各有4家;其次是物流、零售(包括新零售)领域,各有3家企业;其他还有金融科技、机器人、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生物科技、大数据、食品饮料等行业领域的企业上榜。
全球独角兽企业来自48个国家,259个城市。其中,美国以625家领先,增加了138家。中国以312家位居第二,增加了11家。在粤港澳大湾区,总共分布了62家独角兽企业总部。
从城市来看,旧金山依旧是全球独角兽之都,拥有176家独角兽,增加了25家。纽约以120家取代北京位居第二,增加了35家。北京以90家排名第三。上海以69家保持第四。伦敦以39家升至第五。深圳和班加罗尔分别以33家位列第六。
从行业来看,金融科技是全球独角兽的主要行业。有168家独角兽;其次是电子商务127家,软件服务127家,健康科技97家,人工智能94家,网络安全61家和区块链52家。金融科技行业数量增长最快,其次是区块链和企业服务。
阿里巴巴孵化了最多的独角兽,有5家;其次是吉利,有4家;京东、广汽和百度分别有3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广汽是国企,由其孵化的3家独角兽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埃安、新能源公司巨湾技研和移动出行品牌如祺出行。其中,如祺出行只用了3年就成为了独角兽。
(内容来源:深政观察)
深港实现电子签章互认:签约无需见面 更加省时便捷
深圳企业开办者又有福利了。继深圳与北京实现两地电子签章互认之后,8月31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透露,电子签章互认新增深圳和香港两地,技术互认之后,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两地签约还更加省时便捷。
这一消息无疑得到了众多深港跨境业务企业的青睐。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推动电子签名互信互认工作。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对电子签名等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加快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已于2021年出台了《深圳市商事主体电子印章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出深圳市统一电子印章管理系统,为深圳商事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电子印章服务,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法推进各类主体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的应用和互认”。
今年以来,深圳不断深化推进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应用,在实现境内跨区域、多CA互认基础上,增加支持粤港互认数字证书的电子签名的互认。通过具有颁发粤港互认数字证书资格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机构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有限公司所签发的数字证书,深港两地企业应用粤港互认数字证书和深圳电子印章进行网上电子合约签署,为两地企业跨境业务往来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打破地域限制,成功实现深港跨境互联互通。
(内容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首单成交
8月31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深圳文交所”)承建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开创了“专网交易、互联网分发”的先河。
图片来源:深圳文交所
2022年3月,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深圳文交所承接“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经过建设方案报批与5个月的系统建设,在完成多轮内测、安全测试和压力测试后于8月31日上线试运行。
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常务副组长、深圳文交所分管领导于德江向记者透露,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设立的初心围绕“五个服务”:服务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服务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服务于挖掘和盘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服务于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于培育新型文化消费业态和方式。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其在场、在线交易平台优势,接通国家文化专网,疏通供给和需求,破除文化数据要素的市场分割,加快推进政府间、部门间及市场化主体间的文化数据要素市场融通。
试运行当日,深圳国夏文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进场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填写意向买家信息申请,实验交易流程,按照企业服务内部生态、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购买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的“中国老画报数据库”部分数据包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庆赏升平人物图京剧脸谱数据包”,购买价格约为20万元。中介服务机构深圳市新大鹿文化有限公司、熵链科技(福建)有限公司也在填写意向买家信息申请中。
聚焦文化、盘活存量
记者了解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交易标的聚焦文化数据,交易标的分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两类,按范围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类。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文物、古籍、美术、地方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农耕文明遗址等资源,通过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标识进场,通过各类数字化生产线解构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标识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多媒体与其他要素及要素权益进行交易。
目前陆续进场机构有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雅昌文化集团、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江西文演数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文化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截至平台试运行启动时,已有百万数据进入平台待委托交易。
专网交易、互联网分发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有别于其他数据交易场所和文化要素交易机构在互联网端交易的方式,实行国家文化专网内网交易与互联网分发。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部署提供统一且唯一编码注册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实现专网与互联网跨域、从文化资源数据交易到文化数字内容的分发。
数据超市、全社会参与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面向全社会各类符合进场的交易主体开放,包括公共文化机构、高校科研机构、文化生产机构和个人。交易的数据分公共文化数据和商业数据两大类,商业数据的权属主体可以在交易中心数据超市下开设自己的专业店铺,分旗舰店、专营店、大师店、城市馆和家族馆。
交易引擎与交易生态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通过交易引擎链动整个交易生态,从文化专网内的核心交易引擎链接到场内交易主体、场外关联主体、数字化生产线、线上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国内国外相关市场,打造服务于文化数据生产与应用的交易生态,面向国内与国际范围开展文化数据交易业务及与交易相关的服务业务。
(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关注"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公众号,了解更多详情。